Dream Maker 老漂 不要有和人斗的心,你要赢的是你自己!

花了点时间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仔仔细细看完了

这是目前这篇文章的数据,由于微信的阅读量和点赞只能知道10w+,但赞赏人数却能真实地看到。具体数额老漂只能说至少在10w+

看完文章有震撼、有无奈、唏嘘、沉重,五味杂陈。马上让我想起那年杭州的ICU。那年我也曾和作者一样为了达成某种结果,十分深入地钻研治疗方案。

上午在知乎看到一个人对“你认为开挂的人生是怎么样的”回答正好应和了这篇文章,他说他觉得开挂的人生就是一辈子能平安、健康。到了中年成家后再经历失去父母。然而,现实就是现实。现实总是十分随机地安排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

对“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感想非常多方面的,一下写不完。先摘录几个精彩评论。


作为一个医生耐心看完了,估计其他职业的人不一定会看完。佩服作者的耐心、冷静、客观。自己的感受:

1.文中多人(当然都是外行)多次提到,医院连感冒都治不好?作者客观的给了我们答案。感冒确实是可以死人的,任何病都可以死人,只不过常见病的死亡几率,比绝症低得多,但是“几率”比如“万分之几”是对群体来说,对个体,只有0%和100%。总有人是上帝掷中的骰子;看到有人说“督促国家如何”,还得了很多赞,真是可笑。再敦促,救命也“救不了命”,跟技术无关,总有生命要逝去。

2.拿钱买命在未来,技术上可以实现,就算不用克隆技术,人工器官等也是技术。事实上只要有钱,大多数病都可以实现“机器维持生命”的“植物人”状态,问题是,我们拼命救治亲人活下来为了什么?只为了让他们痛苦的活着吗?!文中的老爷子家庭条件、儿女孝心、社会地位、人脉资源不差,所以看病经历才会这样曲折,福兮?祸耶?

3.尊重生命的本质,大多数人要减少执念,接受亲人离去,学会放下。医学,不过是人类改造自然技能中的一项,跟其他科学没什么本质区别。改造自然的技能肯定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复杂。改造成功了,不见得永远成功,也不见得是件好事。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推荐大家看看王晋康的《海豚人》。最后请作者全家节哀,挽救亲人的生命,就像拼命伸手遮掩从桌上落下的玻璃杯一般,接住了,是幸运。未接住,破碎的过程也是生命的一种美丽。足够努力,不悔矣。


这完全可以收入教科书,尤其是对父母爷爷奶奶辈的,不说无法引起重视,说多了又嫌烦,老人知识文化有限,流感和感冒不分,总认为多吃两头蒜,拿醋熏熏房子,喝两包板蓝根就能好,迷信微信养生,排斥正规医生,买彩票相信总有一天会中500万,也认为传染病永远会绕自己而走,殊不知特殊时期节省一个口罩的代价就是进ICU甚至阴阳两世。


我是ICU的一名呼吸治疗师,看着哭着哭着看着,我们日日夜夜面对的就是这些。这次大流感我们科室不知累到了多少人,我也算一个,女朋友在和我争吵不能陪她晚上聊天时,我哭着说,乖我真的好累!我们真的在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去置换…


作为一位临床工作多年自认为有良心有爱心负责人的医生,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您,你和您的家人都做的很好! 我经常会这样给家属交代病情:1.客观交代病情以及可能的预后,但是不得不说,统计学的作用在个人身上意义不大,有的时候告诉您成功的风险小,可能会导致您放弃患者生存的一个机会也会增加您可能没有必要的担心和忧虑;2.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生我的建议是什么!我很反对简单的把决定交给家属的医生;3.我会要求家属做主,但同事我会强调,不管你们最后得到的结果如何,请家属不要互相埋怨,心疼钱放弃治疗,怕患者多遭罪放弃治疗,还是坚持了治疗人才两空,都是有道理的,请共同做决定! 就像有医生留言的:请相信科学技术,也请相信命运!


我是肿瘤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今天分三个时间段(因为在工作)认真的仔细的拜读了您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感触颇深。临床工作48年,接触的都是肿瘤病人,大多数是晚期,见多了生离死别,深感生命的珍贵。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个先到。活着一天就珍惜一天,活好当下,想做的事早些去完成,争取不留遗憾。我很欣赏琼瑶的做法,在自己清楚的时候留好医嘱,让儿女们遇事好做决定。我妈妈患骨质疏松症,多发骨折卧床,后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主治大夫征求家属意见,要不要上呼吸机,我拒绝了。我知道这时候一切努力都没用,只会增加她的痛苦,痛苦的多活一天,两天又有何用?母亲好的时候一直再讲,我可不愿意躺在床上自己受罪并连累子女。妹妹曾埋怨我在母亲病重时没有积极抢救,但我深知这种抢救是徒劳的,妹妹会慢慢理解。我给临终病人做过很多次的抢救,只是做给家属看的,其意我们尽力了。医学发展到今天,依然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生老病死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很佩服,真的不容易能耐心忍着悲痛,怒火,悔恨所有情绪记录和回忆写下这些,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感受很深,确实在工作中我们顾不上去体会家属甚至病人的情绪,我们一心想着怎么样客观理智的处理患者的病情,然后给与最客观的处置,很多地方能给与理解交流的不够真的不容易,这篇文章只有医务人员能看完,而最应该看的其实是普通大众,尤其一些传统观念特别强不信任科学的老年人,减少因为无知而使很多小问题最后酿成大错


有人说:人这辈子一共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那么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你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那么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就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后,那你就真的死了。

Tags:

发布: 老漂 分类: 心情|思考 评论: 0 浏览: 151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