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 Maker 老漂 不要有和人斗的心,你要赢的是你自己!

2016电商死亡名单出炉

创业本来就是一个生死游戏。

  电商靠着“价格搅局者”、“成本搅局者(轻资产)”、“资本搅局者”、“舆论搅局者”的身份,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曾经吹起了一阵风,也酿造了很多泡沫。抗风险能力低,烧钱速度快,客流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了一切以所谓“创新模式”和“投机性经营”的电商企业死亡之路。

  喧声震天的A轮,战战兢兢的B轮,以及无路可走的C轮——季节开始变化,资本市场开始收缩,无数创业公司开始从初期的狂奔变得步履蹒跚,甚至跌倒在前往星辰大海的路上。

  为此,我们按照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旅游等行业分类,整理出了这份沉重的死亡录。

  如果冬天来了,且行且珍惜。希望这份死亡名单能让更多的创业者在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熬过这个季节。熬过去,便是胜利。

  一、互联网+零售

  互联网+零售是电商巨头你争我夺的阵地。当亚马逊超越沃尔玛的那一刻,互联网+零售更是被赋予了颠覆的意义。然而,这个多金的市场,竞争之惨烈,烧钱之猛烈,稍不留神则用力过猛,倒在一片红海之中。

  死亡原因

  1、无法持续打动消费者

  零售电商在起初可以通过补贴优惠吸引用户,但这种烧钱策略不可持续。热度过后,看重低价的用户自然流失。

  2、来自本地零售的强大竞争

  当用户可以在本地超市满足基本的购物需求时,为什么要到零售电商上选择遥远的购物体验呢?

  3、标准化不足

  零售电商在货物的价格、品质、配送、售后环节无法做到工业级的标准化,这是初创公司的天然局限。

  二、互联网+餐饮

  有人说,餐饮是一块不会被互联网兴衰所影响的领地。的确,如此需求高频的行业,已经生长出了像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这样的行业独角兽。然而,高补贴的烧钱大战依然是悬在互联网+餐饮公司头顶的生死之剑。看似容易进入的互联网+餐饮,本质上仍然是残酷、苦逼的竞争。冬天将至,生得风光、死得惨烈的公司比比皆是。

  死亡原因

  1、烧钱大战难以为继

  烧钱拿用户已经成了互联网+餐饮行业的基本游戏规则。那些有钱任性的土豪公司挥金如土,餐饮行业的创业公司要么拿到等量的资金加入混战,要么资金链断裂黯然离场。更何况,在初期高补贴下收获的用户,在补贴消失的时候,用户也随之消失。

  2、巨头卡位竞争残酷

  作为入口,餐饮向来受到巨头们的青睐。为了培育自己的市场,这些财大气粗的公司用简单粗暴的砸钱方式占领市场。混战之下,岂有完卵?初创公司如果想在这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之外,还要面对巨头们的全方位卡位,难度非常大。

  三、互联网+旅游

  有人说,越是互联网化程度低的行业,越是有诞生独角兽的可能。旅游行业在门票产业等领域明显互联网化不足,看似潜力无穷,却也成为很多专注于此的公司的阿喀琉斯之踵。更何况,巨头在这个行业明显更有话语权,他们的围追堵截,足以干掉一大批对手。

  死亡原因

  1、巨头围追堵截

  从酒店预订、门票购买到综合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旅游的行业既有传统巨头卡位,又有新巨头追赶。从线上到线下,这个行业越来越像是巨头游戏。

  2、互联网渗透率提升缓慢

  相比网购渗透率,中国的在线旅游渗透率明显不足,诸如门票产品更是渗透率低,增长缓慢。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且一时难以扭转,但也拖累了很多互联网+旅游公司。

  四、互联网+汽车

  到底是走线下的重模式,还是走线上的轻模式?汽车后市场既要拼资源,又要拼流量,最后还是拼资金。1元洗车,首单免费……花钱买流量也是汽车后市场的竞争法则。然而,冬天来的时候,他们还会有力气继续烧钱吗?

  死亡原因

  1、门槛高,模式重

  汽车后市场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资源布局,相对于其他互联网行业,汽车后市场是个模式很重的领域。重模式意味着需要持续的资金流,高效的大体量运营团队,如何在初创期做到平衡,是他们的难点。而很多公司在平衡点到来之前就倒下了。

  2、巨头逐渐开始醒来

  车后市场之所以有空间,其中一个是因为传统的汽车服务行业坐在暴利的金山上不愿挪动。当互联网+汽车让他们看到时代在变化,他们肯定不愿将利益拱手让人。而这对于中间商来说,生存空间必然萎缩。

  五、互联网+教育

  从2014年开始,资本持续进入教育领域,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237亿元,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预计将突破1.2亿。繁荣的背后,是资本的狂热和市场的泡沫。

  死亡原因

  1、用户动力不足

  目前在线教育同质化严重,在学生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提供吸引用户的内容,如此一来,用户越来越难以获取。

  2、资金流不足

  在线教育需要高额投入,在盈利之前,前期烧钱几乎是肯定的,这会拖垮一部分资金不足的公司。

  3、巨头布局

  新东方、阿里、腾讯、网易这样的巨头各自布局教育生态圈,他们流量大,资金足,这对其他公司来说,将会是持续的梦魇。

  六、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看起来财源滚滚。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发布的P2P借贷行业上半年报告统计,上半年北京P2P借贷行业整体成交额约为700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5倍。然而,互联网金融在无序竞争和政策监管之间,正在经历生死阵痛。

  死亡原因

  1、监管缺位,乱序竞争

  缺乏监管,P2P行业曾长时期的处于野蛮式的生长模式中。这样的无序竞争让进入此领域的门槛极低,而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致命。

  2、政策收紧,生死阵痛

  针对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之手正在收紧,对于那些走擦边球甚至违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要么转型,要么撞上红线死掉。

  七、互联网+医疗

  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8.4亿元,预计到2015年从事医疗O2O领域的企业将达到42.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和理疗保健呈集中爆发式发展。一边是政策利好,一边是资本看重,互联网医疗正在经历一个好时代。然而,井喷的背后,也有死亡做陪衬。

  死亡原因

  1、移动医疗及智能硬件兴起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项目死亡。

  2、竞争优势不明显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死亡项目多以健康管理为主,从事该领域的项目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八、互联网+房产

  互联网+房产市场规模万亿,融资的数额也越来越高。经过2014年的调整,房产行业告别「黄金时代」,正面临一轮新的洗牌。

  死亡原因

  1、信任感难以建立

  在互联网+房产领域,无法获取真实房源一直是用户体验痛点,而目前市场上的玩家依然无法解决这个痛点。无法赢得用户的持续信任感,用户自然不会对平台产生品牌认知。

  2、专业房产中介入局

  传统中介开始杀入线上渠道,减少对网络入口的依赖,建立自己的房源信息网站。这样的龙头卡位,让中小玩家的空间大大缩减了。

  九、互联网+社区

  互联网+社区是大风口,亦是深水区。从巨头到创业者,大家都看中了互联网+社区的想象空间,试图在这个领域抢占一席之地。然而,做好社区的背后是支付习惯、社交等等方面的复杂战争。即便是财大气粗如顺丰,在花重金布局嘿客之后,也面临了战略失误的窘境。

  死亡原因

  1、重资产模式,利润短期内难见到

  社区类线下服务需要大量人力,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如果缺乏高额利润,则难以为继。

  2、线下竞争壁垒难以攻入

  线下壁垒、社区经验壁垒、社区物理边都是难以有效逾越的障碍,限制着互联网+社区企业的发展。

  十、互联网+美业

  雕爷的河狸家声名鹊起之后,上门美甲、上门理发、上门Spa成了互联网创业的热词。传统美业加上「上门」二字后,就天然罩上了O2O的光环。然而,互联网+美业光环甚多,在获取用户、获得融资方面并不被十分看好。如今的太过喧闹的美业市场,或许即将迎来一波大的死亡潮。

  死亡原因

  1、低频、非刚需如何获取流量?

  上门理发向来被人诟病:理发所需要的洗头、吹头发、剪头发等环节其实并不十分适合上门,满地的碎头发的解决方案还不如回到理发店。此外,美业服务本来就属于低频、非刚性服务,线下遍地都是的门店已经非常发达,上门服务除了使用补贴吸引用户外,改变用户习惯的难度非常大。

  2、非标准化服务难以快速复制

  美业属于非标准化服务领域,不同的技师可能提供完全不一样的服务。这对用户来说,改变使用习惯可能要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对于平台来说,也难以快速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十一、互联网+婚庆

  刚需,低频——这样谈论婚庆行业的用户需求有些可笑但也是事实,毕竟结婚是显而易见的刚需,而大多数人一辈子就结一次婚。2014年全国婚庆行业服务营业额达到7000亿左右规模,婚庆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趋于走低并将持续,所谓婚庆暴利已是“昨日黄花”,这其中很大原因来自于互联网对其的冲击。然而,对于新入场的互联网+婚庆公司来说,刚开始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死亡原因

  1、低频消费,获取用户难度大

  相对于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传统线下公司来说,新入场者资源有限,难以获取用户,而婚庆又是低频消费,很难沉淀出忠实客户。

  2、信息严重不对称

  传统商家为了维持暴利,依然正在试图保护婚庆行业的信息不对称,而对于用户来说,选择一个新平台意味着需要更高的信任成本。

  十二、互联网+其他

  并不是创业注定失败,失败不是团队和模式导致,而是人性的解读缺失一点点。

  商业有其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不只是买卖商品,而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把人、公众吸引到大街上去。当他们一家、两家店铺寻找,要为了购买一件满意衣服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发生远超过一件衣服价值的“随机消费”。比如,夫妻两个人逛街,可能产生餐饮消费,可能一起看一次电影,如果有孩子,他们还可能为孩子买些“过去根本没想去买的东西”。而且,市民这样的逛街行为,使得一个城市产生了巨大的活力,它是重要的城市景观。所以爵士认为,电商绝不是拉动社会消费的好办法,反而实在毁灭消费。

  听了爵士的话,让我无比汗颜。去看看我们的城市吧,别的不说,仅以北京为例,在电商的冲击之下,大量商业破产倒闭。

  当国人沉浸在“爆买垃圾货”的快乐之中时,阿里在美国股市上价格暴跌。因为,美国投资者认为,假货充斥、刷屏成交的行为将让阿里失去成长性。当然,他们也借此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忧虑。

Tags:

发布: 老漂 分类: 精彩|收藏 评论: 0 浏览: 190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